出品|搜狐财经
作者|张佳宇 李文贤
(资料图)
【编者按】 面对激烈竞争的乳制品市场,哪些细分赛道会迎来突破?搜狐财经推出“乳业新风向”专题,聚焦生鲜奶、羊奶粉、奶酪、0糖奶、成人奶粉、益生菌等赛道,对乳企的精耕变革,细分赛道的新增势、新格局等话题进行探讨和展望。
第六期,搜狐财经关注的是益生菌赛道。
大健康趋势之下,乳企将产业拓展至全生命周期之时,也将触角延伸至益生菌等营养品市场。
益生菌通常被用于乳制品、婴幼儿食品和功能性等食品中。但随着新功效被不断发现,益生菌的应用场景也在持续拓展,进而驱动益生菌市场规模不断扩张。
相关数据显示,预计到2023年,我国益生菌相关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420亿元。
根据相关信息披露,目前,旗下“合生元”益生菌在内地益生菌市场位居第一;而在益生菌上游端,外资品牌占据主要市场份额。
除蒙牛、伊利、君乐宝、澳优等巨头视益生菌为业务的重要补充外,均瑶健康明确益生菌是其业务增长的“第二曲线”。
但从目前业绩来看,被寄予厚望的益生菌仍难以挑起业绩大梁。今年一季度,均瑶健康益生菌业务占比仅为7.73%。
益生菌千亿元赛道,合生元市占率第一
随着益生菌对健康有益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,益生菌产品的需求量也愈发增长。
继今年3月伊利联合中国航天发布三款专利益生菌菌株后,这一赛道也持续吸引着乳企的研发关注。
光明乳业于近期推出了 “畅优0腹担”酸奶。光明乳业称,该酸奶中含有自主研发的菌株植物乳杆菌ST-III,而该“航天菌株”可以帮助解决“腹泻”等肠胃消化问题。
近乎千亿元的前景,使得各大乳企加大益生菌的研发推广。
据Statista数据,2013年我国益生菌市场规模为243亿元,到2020年增加至850亿元,年复合增速高达19.59%,且近5年的增长率均在15%以上,市场规模持续扩容。
(2013-2020年我国益生菌市场规模 / 图片来源:财通证券)
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,2010年至2017年,我国益生菌产品的市场规由222亿元上升至553亿元,CAGR约17%;预计到2023年,益生菌相关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420亿元。
深港证券研报则指出,酸奶、乳饮料和奶粉是益生菌食品饮料领域最重要的赛道。2021年,我国益生菌乳制品市场规模超550亿元,除2020年外,2016-2021年行业增速始终超过10%。
市场的稳健增速也为合生元益生菌的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。
据健合集团披露,目前,旗下“合生元”益生菌在内地益生菌市场位居第一,并持续扩展香港业务。
若按产品分部划分,健合集团旗下有婴幼儿营养与护理(BNC)、成人自然健康营养与护理(ANC)、宠物营养与护理(PNC)三大核心业务。
其中,BNC业务又被细分为婴幼儿配方奶粉、益生菌补充品、其他婴幼儿产品三部分。
2023年第一季度,健合集团营收同比增长17.3%至31.5亿元。其中,中国市场营收贡献了71.0%的收入,是其总营收的最大来源。
在面临出生率下滑、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之下,健合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婴配方奶粉业务有所下降;但与婴配粉业务下滑相反,益生菌为健合集团带来了亮眼增长。
财报显示,今年第一季度,健合集团的BNC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.9亿元。其中,合生元益生菌和营养补充品业务同比增长达70.6%。
健合集团也在财报中透露,2022年,旗下合生元益生菌在中国内地市场占有率第一。
此前,根据财通证券研报,从零售药店销售额来看,合生元益生菌同样占据第一份额。
(截至2020Q3我国零售医药店益生菌市场份额 / 图片来源:财通证券)
财通证券研报显示,截至2020年三季度,我国零售药店益生菌市占率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合生元(21.0%)、江中药业的乳酸菌素片(17.9%)、妈咪爱(11.3%),CR3为50.2%。其中前两名均为国产品牌,二者市占率达38.9%。
天风证券研报也曾披露,“合生元”婴幼儿益生菌冲剂市场表现良好,2018年合生元益生菌终端消费收入达10.45亿元。
乳企“抢跑”益生菌赛道,外资品牌主导上游市场
益生菌赛道的潜力也早已被聚焦。
在乳制品领域,消费者出于对肠道健康、提升免疫力等健康方面的追求,益生菌自然成为各大乳企研发的重点对象。
光明乳业早在1996年起就开始布局益生菌前沿领域的研发。2021年,光明乳业推出健能JCAN系列益生菌,该产品为光明首款益生菌产品。
近期,蒙牛旗下优益C专利益生菌PC-01产品正式对外发布。根据公开信息,蒙牛目前拥有1.2万株菌种资源库,围绕PC-01与优益C产品布局了超30件的专利壁垒。
而伊利除自主研发、并参与太空搭载的三款专利益生菌菌株外,还拥有乳双歧杆菌BL-99、副干酪乳杆菌K56、副干酪乳杆菌ET-22等自主研发菌株。
益生菌在功能性食品市场中的强劲增速,也被乳企视为业务的又一突破口。
2016年,君乐宝启动“益生菌+”战略,开启产学研一体化”益生菌研究平台。截至目前,君乐宝旗下已有 N1115等专利菌株;此外,君乐宝也和一然生物共同推出了U-ihoo等益生菌系列产品。
羊奶粉龙头澳优乳业也在2020年入局。2020年7月,澳优推出 “爱益森”益生菌产品。
为深入益生菌领域,澳优也在2019年7月,收购丰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即锦旗生物)26.1%股权,并收购后者全资子公司Aunulife Pty Ltd(爱益森)全部股权,该举为澳优在益生菌领域的进一步拓张奠定了基础。
2021年,澳优申报的鼠李糖乳杆菌MP108获批婴幼儿菌株,成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株可食用婴幼儿菌株。
均瑶健康也在该品类上持续发力,并对益生菌“寄予厚望”。2022年5月份,均瑶健康收购“润盈生物”,正式提出将益生菌业务作为“第二增长曲线”。
据均瑶健康介绍,润盈生物成立于2006年,是一家大型专业化益生菌制造企业,也是国际主流益生菌原料供应商之一。
在上游端,我国益生菌原料市场也被进口益品牌占据。
根据华安证券研报,我国国内益生菌上游企业,目前主要为科拓生物、润盈生物、河北一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。
(国内益生菌上游企业科研情况 / 图片来源:华安证券)
但东吴证券研报分析指出,外资在我国益生菌中上游市场占据主导地位。
2021年,我国益生菌原料市场被进口益生菌占据,其中杜邦和科汉森市占率分别为50%和35%,其他厂商合计市占率15%,而科拓食用益生菌领域市占率约为0.81%。
部分乳企益生菌业务仍“难挑大梁”,市场标准缺乏
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,国内益生菌产业快速增长受到“政策端、资本端、产业端、渠道端、消费端”五个端口共同推动,益生菌普及率和消费者教育都得到了高速发展。
在朱丹蓬看来,“当下食品饮料同质化严重、增长放缓的情况下,要形成高附加值、高溢价的产品竞争力,迎合大健康的消费趋势,益生菌是一个很好的出口。”
整体消费疲软背景之下,乳企纷纷开辟新业务赛道,“液奶+营养品”、“奶粉+其他”等“多条腿”模式成为主要发展战略。
这一模式最为直观地体现在均瑶健康身上。
在以味动力为主的乳酸菌业务增长“失速”后,均瑶健康重整“润盈生物”,逐渐加大了对益生菌赛道的押注。
2022年财报显示,均瑶健康旗下的益生菌业务实现超8000万元销售收入,同比增长43%。
均瑶健康主业务增量见顶情况下,益生菌业务尚未“挑起大梁”。
2023年一季报显示,均瑶健康的各产品中,益生菌饮品、益生菌食品的收入分别为578.71万元、2859.99万元,营收占比分别为1.30%、6.43%,二者合计占比仅为7.73%。
益生菌上游端被外资品牌攫取外,“行业标准缺乏” 、“过度包装”、“产品良莠不齐”等问题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朱丹蓬表示,“未来五年益生菌产业会进入成熟期,益生菌市场的容量会进一步爆发,大健康产业的红利会进一步释放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行业标准缺乏,市面上的产品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,增长到一定量级后必然需要优化产业结构,淘汰一批名不副实、过度包装的企业和产品。”
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也透露,当前益生菌市场也存许多不规范之处。首先是益生菌产品品类繁多,存在同质化问题的同时,没有统一的标准;此外,益生菌产品的技术还需提升,维持益生菌的活性和数量极为重要。
“益生菌产业正在快速成长,同时也伴随着良莠不齐的行业问题,尤其在母婴食品、保健品领域,益生菌甚至一度被包装成有病治病、无病强身的万能灵药”,朱丹蓬补充到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