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天,日本又传出一个消息,说日本政府在2022年度的国家财政税收突破了70万亿日元(约3万5466亿元人民币),这是泡沫经济崩溃30余年来的最高纪录。税收增加的主要原因,是因为企业法人税和所得税的增加,也就是企业收益的增加,在2022年度,日本上市企业中,4家中有一家的纯利润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。
而在6月初,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2023年年轻人就业调查报告显示,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7%,高中生的就业率达到98%。几乎可以说,是接近100%的就业。
日本是不是已经结束泡沫经济崩溃30余年以来的低迷期,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期?对此大家是众说纷纭,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,日本政府对此也是闷声不吭。确实,单是看最近一二年的数据,难以作出判断。但是,日本经济向好的态势还是比较明显,这是事实。
(相关资料图)
经济向好,就业率提高,但是,并不意味着日本企业没有裁员。
这几年,裁员人数最多的单位是银行。
日本三大银行——瑞穗银行、三井住友银行、三菱UFJ银行都先后宣布裁员计划,每家银行的裁员规模在7000-10000人之间。
为什么在经济向好的背景下,银行却成了“就业困难户”呢?
最大的原因,是因为银行业务网络化和ATM机的普及。
日本各大银行都开设了网银,使得收付款等业务都可以通过电脑和智能手机的简单操作可以完成,而不需要特地跑银行办理。
其次是,日本的便利店集团参与银行业,使得每一家便利店几乎都有ATM机,且24小时服务,随时都可以办理取款、汇款等业务。
还有一点是,二维码电子支付的普及,使得现金支取与支付量也越来越少。
这样一来,银行的营业网点的来客大为减少,大量店铺不得不关闭整合,柜台人员无事可做,人员出现了大量的富余。
于是,以往香喷喷的银行员工,一下子成了日本社会最大的裁员对象。
日本的银行大多数是民营金融机构,属于企业。
那么,日本的银行是如何裁员的呢?
首先,不可能出现“明天别来了”的问题。因为银行裁员和其他企业裁员一样,涉及到《劳动保护法》等法律,都必须按照法律程序来处理裁员或辞职等事宜。最为重要的是,银行裁员(解雇员工)必须提前一个月通知本人。同样,员工辞职也必须提前一个月向单位提出。
其次,银行必须为被裁员工办理好“失业救济金”的领取等相关手续材料,以便被裁员工可以到政府机构领取失业救济金,失业救济金相当于原工资的70%左右,领取时间约为1年。
关键是,除非银行倒闭,一般银行的裁员是实施弹性裁员计划,而非一刀切。譬如某一家银行宣布要裁员1万人,但是,裁员的实施时间为5年,也就是平均每年裁员2000人左右。
但是,实施的方式基本上为2种,一种是奖励性裁员,呼吁员工自愿报名离职,银行将给予自愿离职的员工以高于原标准的50%以上的奖励。另外一种是自然裁员,也就是大幅减少新员工的招收人数,以抵消员工的总数。
日本国家预算的33%是用于社会保障,但是,由于“少子老龄化”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临时工人员的增加,缴纳社保基金的越来越少,领取社保金的人员越来越多,而且领取时间越来越长。因此,日本政府要求将员工的事实退休年龄延长到65岁,政府机关必须带头,允许公务员到65岁离开岗位。
这样以来,长期雇用员工成为日本政府机关和企业必须履行的一项“社会责任”,虽然日本企业的99.9%都是民营企业,但是,大规模裁员的企业,会被戴上“不良企业”的帽子。所以,一般企业能扛就扛,不会轻易裁员。过去三年,反而是日本近年来裁员人数最少的年份。“有福共享,有难同当”,这还是许多日本企业的雇用理念。所以银行裁员,也不能采取单方面一刀切解雇的方式,而只能用“自愿辞职”和“自然减员”的方式,采用减量的手法实施裁员。